世间法是指世界的常态,无论是过去、现在还是未来,都必须如此。世间法包括:
财富1,失去财富1
名誉1,失去名誉1
诽谤1,赞扬1
快乐1,痛苦1
“八世间法”,巴利文的意译为“八法界”,揭示了世界的普遍状态。这些状态以相对性呈现为四组对立面:在人生旅途中经历财富的获得与丧失、名誉的拥有与失去、快乐与痛苦的体验,以及赞扬与诽谤的遭遇。世间法与世界相互依存,彼此影响。即便如佛陀般觉者,亦无法摆脱世间法的束缚,故而被称为随缘而转。同样,世界亦随着世间法的变迁而演进。换言之,世间众生无一例外地受到世间法的伴随与驱动,这是宇宙间不变的真理与真实法则,直至终极的涅槃境界。
素净老师对世间法有如下的补充解释:
要通过佛陀所开示的教法来理解诸法的特性,例如关于“世间法”的讲述。为什么每个人都会锲而不舍地追求好的世间法呢?那是因为对“自我”的执着非常强烈,认为财富、名誉、称赞、快乐都是“我”的,所以才会努力追求。但如果知道这些并非“我”,就会明白财富、名誉、称赞、快乐,或者财富的失散、名誉的衰落、诽谤、痛苦,都是平常的事情。
如果能够进一步认识到,这些只是刹那生灭的心识现象,那么“自我”究竟在哪里?根本不存在。人们之所以执着于那些生灭的现象,认为它们是“我”或“自我”,是因为智慧尚未成熟,尚未放下对生灭诸法的执着。只有当智慧增长,放下对生灭诸法的执着,并认识到无论任何法,都只是名法和色法,生起后必然坏灭,才会明白:当生起后又坏灭时,“我”在哪里?刚才的“我”在哪里?刚才听到的那个刹那的“我”又在哪里?根本不存在。
因此,如果能够放下对“自我”的执着,就会明白:即使是佛陀所开示的“世间法”,也能帮助我们放下对诸法作为“自我”的执着。
世间法诸如富贵、颓落等,皆不离真实存在的法之自性。有真实存在的法,才有这八种世间法,因为有心、心所、色等诸法的生灭,才产生所谓的富贵,即被世俗假想为美好的事物,如美好的色相、悦耳的声音、怡人的香气等,因而认为是“得利”;而目睹丑恶之相、听闻不善之声等,则称为"失利",即失去美好的事物。因此,得利与失利实为世俗假设的概念,实际上只是不离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所生灭的法之法相,故可说得利与失利仅是在真实存在诸法的基础上生起的概念。
同理,"荣誉"与"失誉"亦复如是。所谓"失誉"或"得誉",真相只是见到丑恶的或美好的,进而想象为荣誉得失的概念。诽谤与称赞也只是心对所闻之声生起的概念,并假设为这声音是称赞、那声音为诽谤,但不知真实存在的仅是声音生起即灭去的显现。
苦的感受与乐的感受是真实存在的,它们属于受心所,如内心的苦受与乐受等。因此可总结:八种世间法中,既有世俗的概念,也有究竟实相的认知,但八种世间法的存在,必须依赖于真实存在的诸法——如果没有究竟实相,也不存在八个世间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