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聚德:又贵服务又差 《全聚德2024年报》核心数据与洞察这份年报描绘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在艰难转型中,盈利能力极其脆弱的现状。 $全聚德(S...

admin 2025-09-19 22:46:29

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林文丰,(https://xueqiu.com/3181890538/339220439)

《全聚德2024年报》核心数据与洞察这份年报描绘了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在艰难转型中,盈利能力极其脆弱的现状。 $全聚德(SZ002186)$

财务状况:增收不增利,盈利能力微弱

营业收入: 2024年为19.18亿元人民币,较2023年的14.88亿元有显著增长(同比增长28.90%)。这主要是因为2023年有疫情影响,2024年的增长是基于低基数下的恢复。

归母净利润: 2024年为3,205.77万元人民币,虽然扭亏为盈(2023年为亏损),但利润额非常小。

净利润率: 仅为1.67% (0.32亿 / 19.18亿),这是一个极低的水平,表明公司几乎不赚钱。

主营业务利润: 核心的餐饮业务毛利率为9.47%,而商品销售(食品工业)毛利率为31.57%。虽然食品销售毛利更高,但其收入规模(5.89亿)远小于餐饮业务(12.59亿),未能成为利润支柱。

商业模式与竞争洞察

双主业模式: 公司业务分为“餐饮服务”和“商品销售”两大块,但两者未能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。餐饮业务作为品牌根基,盈利能力却很差。

门店网络: 截至2024年底,公司餐饮门店合计101家,包括直营店51家,加盟店50家。规模上已被新兴餐饮品牌远远超越。

管理层的自我认知: 报告在“管理层讨论与分析”中坦承,公司面临市场竞争持续加剧、消费需求多变、人才队伍建设滞后、创新能力不足等重大挑战。

二、为什么盈利能力如此之差?全聚德“增收不增利”的背后,是其商业模式和品牌定位的深层问题:

价格与体验的严重错配: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。全聚德的定价属于中高端正餐,但其提供的服务体验却经常被消费者诟病为“国营水平”,普遍存在服务不主动、态度差的问题。此外,其长期坚持收取的“服务费”也引发了巨大争议。高价格没有换来高价值的体验,导致其口碑严重下滑。

品牌定位的模糊与老化: 全聚德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变得非常尴尬。对于游客,它是一个“不得不打卡的旅游景点”,但复购率极低;对于本地居民,它是一个“价格昂贵、服务差、只适合请外地人”的地方,日常消费意愿极低。品牌未能吸引新一代年轻消费者,品牌形象严重老化。

僵化的体制与缓慢的市场反应: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国有控股企业,其管理和决策机制相对僵化,难以像民营餐饮企业一样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、灵活的反应。无论是菜品创新、营销方式还是数字化转型,都显得步履蹒跚。

过去十年,全聚德做对了什么、做错了什么?做对了什么?客观地说,全聚德的“对”更多地体现在其历史资产的守护上,而非近十年的商业决策。

守护了“中华老字号”的金字招牌: 无论经营状况如何,全聚德作为“北京烤鸭”第一品牌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符号价值依然存在。这是其最宝贵、也几乎是仅存的核心资产。

成功上市,打通资本路径: 2007年在A股上市,使其成为“烤鸭第一股”,在当时是体制改革和拥抱资本市场的成功典范。

保留了核心技艺: 其传统的挂炉烤鸭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得到了传承和保留。

做错了什么?过去十年,是全聚德逐渐被市场边缘化的十年,其战略失误非常明显。

品牌现代化和年轻化的彻底失败: 在所有消费品牌都在努力讨好年轻人的十年里,全聚德几乎无动于衷。其品牌形象、门店环境、营销方式都与年轻一代消费者完全脱节,未能将历史底蕴转化为国潮的品牌势能。

产品创新停滞,固守功劳簿: 除了烤鸭,全聚德未能推出任何有影响力的第二、第三招牌菜。菜单陈旧,口味一成不变,完全忽视了消费者对菜品多样性和创新性的需求。

错失数字化与外卖红利: 在美团、抖音等平台重构餐饮消费模式的十年里,全聚德的数字化进程极为缓慢,未能有效利用线上渠道进行营销、引流和建立会员体系。

服务体系的崩塌: 未能建立起现代化的、与高定价相匹配的服务体系。服务差成为其继“贵”之后的第二大标签,严重侵蚀了其百年建立起来的品牌信誉。

总结来说,

全聚德的现状是一个典型的**“文化资产”巨大,但“商业能力”严重不足的案例。它坐拥一个无价的品牌IP,却用一套落后于时代的经营理念去管理它。过去十年,它最大的“错”就是“不变”**——在整个中国消费市场飞速变化时,它几乎选择了原地踏步,最终被消费者和时代所抛弃。